移动端扫码阅读
手机阅读《回到明朝当小兵》
回到明朝当小兵

第二百二十四章 真心换民心

朱厚熜笑了一声,但语气却冷冷地,道:“呵呵,有些书,何学士也不一定讲得透,朕不会责怪你。”

杨廷和打住了何孟春的问话,转头看向杜修明道:“杜修明,你一心奉公,为朝廷办了不少事,虽无罪,但有错。错之一,不该独断专擅,你是五城兵马司,事事应当与顺天府知府协商办差,提前上奏朝廷。”

“错之二,办事鲁莽,出言不逊。譬如你教训顾静夫那件事,本官也是听说了的。即便对方有错,你也要好心教导。你可是武状元,他只是一举人而已,你是前辈,要明白圣人的恕道。”

那当然是可以了,朱厚熜从来都只说一个可字,可今天却还加了一句话,朱厚熜道:“朕近日想听些新书,请阁老为朕挑选良师。”

闻听此言,何孟春脸色煞白,赶忙跪下道:“陛下,臣身为侍读学士,有书不能为陛下讲解,实有罪也,请陛下责罚!”

秦观江十分谄媚地点头,安禄荣在旁边默默看着,心里不住的伤心。他心里清楚,照着朱英耀这么下去,别说是楚王世子了,就是楚王来了,也会挡不住这些罪。接下来的日子,可如何是好啊?

安禄荣想到了杜修明,看来得去见上一面了。

平日里看着小子,仿佛掉进了钱眼里。为何到了这个时候,却能洁身自好。看来大是大非,他还是分得清楚的。倒是这何孟春,满嘴仁义道德,满肚子男盗女娼,假道学真小人,还处处抨击朝政,不辩利害,真读书人之耻!

大殿之中,唯独何孟春尴尬无比,咳嗽一声,摇头晃脑道:“治大国如烹小鲜,应当无为……君子不吃嗟来之食,杜修明在大街上帖布告,公布此事,简直是有辱读书人……存天理,灭人欲,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!”

杜修明可是军**来的人,若有一日,能得朝廷重用,也能带着他们这些老弟兄飞黄腾达。杜修明在军中的名声威望,没有减弱,在百姓和文官们之间的名声和威望正在与日俱增。

可在楚王世子府上,朱英耀却颇有些不满:“安禄荣,平日里你办事,没有办不成的。可现在是怎么回事?让你去弄点鬼怪,抹黑杜修明,却被别人一把抓住。让你找几个人去弹劾他,却反而让他名声大噪。看来你是真的老了!”

自土木堡之役,大明国运不昌,财用日益匮乏。这三座仁政工程,便早已是有名无实,提起这三个东西,在场这些个天天念叨着仁义的人,都觉得脸上无光。可杜修明一出手便给出了九万两。

何孟春说的这些话,是临时从他那充满墨水的肚子里,胡乱倒出来的一些话,听起来自然是胡说八道了。即便何孟春如此狼狈,可他仍然是侍读学士,不可能让杜修明当着这么多人,说得他哑口无言,不然文官的面子,便不好看了。

秦观江在旁边添油加醋:“世子爷,这件事情也不能怪安爷,这府上的生意太大了,安爷一个人哪里操心得过来。倒是那个吕芳,颇为机灵,可以让他来伺候世子爷。”

安禄荣赶紧摇头道:“不行,那个吕芳的身份,现在还未查清楚。万一他是朝廷派来的……”

朱英耀的不满再次爆发:“算了算了,又是朝廷,又是朝廷,朝廷不是别人的,是我们朱家的。那个吕芳,本世子看着也挺好的,安禄荣,你去打理家里的事情就行,让他来伺候本世子。对了,又没钱花了,赶紧让底下人送钱过来。”

而且他也说了,是从小家贫,没地方读书,只能从军从武。可他现在有条件了,想造福更多读书人,这一颗心,胜读十年圣贤言啊!

杨廷和听了,心里更是起伏不定。兵马司的账簿,他是看了的,上缴二十万两,几乎是兵马司的极限了。剩下的那些钱,要拿来养活这些吏员、胥役,还要修缮京师的那些路桥街渠,这个家十分难当,这也说明,杜修明没有拿一文钱到自己口袋。

居养院、漏泽园、安济坊,分别是赡养孤寡老人、安葬孤苦尸骨、医治贫苦百姓的仁政工程,历朝历代都有类似的,用来粉饰太平、德配盛世。可朝廷一旦发生财政紧张,这些仁政工程就会被头一个裁掉,徒留空名。

杨廷和微微颔首,思考了片刻,道:“臣举荐一人,名杨一清。成化八年壬辰科进士,先后历内外诸职,为政通练而性情宽大,精通义理而广知实务。只因钱宁诽谤,才致仕归家。先帝南巡时,还去过杨一清府上。”

朱厚熜似乎想起了什么:“杨一清啊,朕在潜邸时,皇考曾与朕说过。楚地有三杰,分别是李东阳、刘大夏和这位杨一清。既然如此,那朝廷就派人去请杨一清重新回朝吧!”

紧接着,议了几件不太重要的事情,便退朝了。无疑的是,杜修明在这次朝会之中,不仅没吃到半点亏,而且还赚了名声。朝中有良心的人,无不对杜修明心生好感。至于那些武官,看到杜修明赢得如此风光,更是十分欣喜。

秦观江高兴得上前,笑道:“世子爷,上次抢来的那个女人,没想到如此烈性,还未调教好,她自尽了。世子爷,这几日我又瞅中了一个,只是他家人有些多,这次不是七口了,而是十三口人。”

朱英耀握紧拳头:“管他多少人,想办法搞过来。不过,本世子想要的,还是杜修明的女人……秦观江,你不是读过书嘛?听说,京城里这些读书人,早就看不惯杜修明了,你去找些人写文章骂他!”

“万知府经验颇丰,你不仅公事要事事请教,私事也要。授官给恶匪之事,本官尚不知道,兴许是风言风语。本官着你亲自去查清楚,给你自己辟清谣言。至于何孟春的这个奏本,就先压在内阁了。”杨廷和说完,转向御座之上,道:“陛下,臣如此处事,可否?”

立于大殿之内的这些臣子,大多数都是寒门出身。十年寒窗苦读,一朝成名,这其中的心酸,只有他们清楚。特别是从外地赶来,到京师赴考的日子,是最难捱的。举目无亲,囊中羞涩,又不能落了士人的体面。

若是当时,有那么一个人,能够资助他们一下,那就不会吃那么多的苦了。听了杜修明这么一说,在场的都有些感同身受。忽然觉得杜修明是真在实心办事,心中更是自愧不如,觉得杜修明书读得不多,但还是深明大义的。

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(www.qixinyuan.com.cn)

  • 加入书签
  • 目录
  • A+
  • A-